FU-TX 310 非侵入式超音波流量計 正體中文說明書 v3.0
  • 本說明書版本為 v3.0
  • 韌體(Firmware)更新日期和版本功能說明
  • 1.產品介紹
    • 1.1 規格
    • 1.2 重要觀念
    • 1.3 產品特色
    • 1.4 產品應用
    • 1.5 量測原理
    • 1.6 產品內容
    • 1.7 操作介面
      • 1.7.1螢幕
      • 1.7.2 按鈕
      • 1.7.3 LED 訊息
  • 2.安裝方式
    • 2.1 電源
    • 2.2 超音波探頭
      • 2.2.1 探頭接線方式
      • 2.2.2 儀表接線方式
      • 2.2.3 安裝位置
      • 2.2.4 安裝方法
      • 2.2.5 探頭架設方法
    • 2.3 溫度感應器/類比輸出/RS485
      • 2.3.1 溫度感應器
      • 2.3.2 類比輸出
      • 2.3.3 RS485
    • 2.4 安裝檢查
      • 2.4.1 RSSI(訊號強度)
      • 2.4.2 Q 值
      • 2.4.3 飛行時間
  • 3. 人機介面
  • 4. 設定介面
    • 4.1 Intial(初始設定)
    • 4.2 Unit(單位)
    • 4.3 Meter (計量設定)
    • 4.4 Communication (通訊)
    • 4.5 Other(其他設定)
    • 4.6 Save(設定值存檔)
  • 5. 錯誤訊息與處理方法
  • 6. 其他狀況
  • 7. MODBUS RTU通訊協定
  • 8. 注意事項
  • 9. 水聲速與溫度表
  • LORRIC 產品整合與應用中心首頁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Export as PDF
  1. 2.安裝方式
  2. 2.2 超音波探頭

2.2.5 探頭架設方法

Previous2.2.4 安裝方法Next2.3 溫度感應器/類比輸出/RS485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一般探頭的架設方式採取 V 法或 Z 法,少數的特定應用使用 N 法或 W 法。分別說明如下:

● V 法: 一般來說管徑50-300mm 範圍多採取這種架設方式,二顆探頭位在管子同一測,超音波在管中反彈一次如同 V 字形因此稱之。由於探頭在同一側因此較容易量測探頭反射因此取得訊號強度的平衡點。

● Z 法: 一般用在管徑超過300mm 的情形下,超音波訊號沒有經過反射因此強度較強。避免了訊號太弱及失真的狀況,但因為探頭分別在管子的對角不同側,因此量測探頭架設上較為困難,常見的問題是如何確認兩側探頭安裝在軸向截面的正對向以及如何確認兩側的探頭的對角距離。

● N 法:一般使用在小於50mm 的管子,探頭分別在管子的對角不同側,因此量測探頭距離上較為困難,超音波經過兩次反射達三次路徑,可延長飛行時間有利於提升小管子量測精度。實務應用上除非 V 法無法調整理想的訊號狀態,否則不建議採用此法。

● W 法:一般使用在小於50mm 的管子,超音波經過三次反射達四次路徑,可延長飛行時間有例於提升小管子量測精度,相較於 N 法雖然探頭在同側較容易量測探頭距離,但如同 N 法,實務應用上除非 V 法無法調整出理想的訊號狀態,否則不建議採用此法。

● 管路安裝位置:液體在管內流動時,會受到阻礙物,彎曲等形成擾流,為確保流量的避免流場混亂的位置,下表為各種應用現場常見的管路配置,以及相對應上游與下游探頭建議的安裝位置。在現場架設時盡量依照實際狀況選擇相對應的條件進行安裝:

● 探頭距離計算: 將各項參數於儀表中初始值(initial setup)設定完成後,即可至初始值選單中找出探頭距離(probe spacing)項目,進入後即可看到探頭距離計算結果。請先依照此距離進行探頭的架設,架設精確度會直接影響量測結果的精度,建議盡可能將TOM/TOS調整到99.90%~100.10%之間。